close
饅頭沙媽是兒童哲學的愛好者,在這裡深耕些許時日,可每當我問及「什麼是兒童哲學」的時候,總是沒有得到非常清楚的答案。而今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們一起下午茶,聊起了兒童哲學,在場的人有我(簡稱草)、饅頭沙媽(簡稱饅頭)、包子爸爸(簡稱包)、艾媽(簡稱嬤),以及在旁邊玩貓的韋葛格和小籠包姐結。
須言明在先的是,因為當場沒有錄音器材,所以本文是草莓根據記憶紀錄下來的,或者未有詳盡,或有謬誤,而且草莓多半對自己講的話記得比較清楚,所以但求達意而已。
嬤:「到底什麼是兒童哲學?」
饅頭:「就是把哲學中可以讓兒童玩的部分,拿出來給孩子玩。」
草:「可你們是否有定義哪些是可以給孩子玩的哲學呢?」
饅頭:「沒有。你覺得什麼是哲學?」
草:「上次跟你談之前,我認為哲學是某些特定的價值結構體系,好比說,存在主義;可上次跟你談之後,我才發現,其實哲學可以是方法學,好比說,理則學。所以現在我混亂了。」
饅頭:「有沒有可能兩者同時成立呢?」
草歪頭想:「或者吧!方法學是源頭,而透過習得這樣的方法學建構出一個特定的價值觀體系。」
草白痴狀問道:「可到底什麼是理則學?」
包:「理則學就是邏輯,好比說若A則B。」
草:「或是媽媽是女人,但女人未必都是媽媽。」
饅頭:「或是若天下雨,則地會濕;但地濕了未必是因為下雨。」
包:「因為兒童不容易做抽象思考,所以必須透過某些具像或是實證,讓孩子學會抽象的邏輯。」
草:「所以兒童哲學只是提供刺激囉?」
饅頭:「兒童哲學是提供某些情境,來刺激孩子思考。而故事可以是這種模擬情境之一。」
包:「應該就是透過刺激讓兒童學會方法學以後,去建構自己的價值結構體系。」
嬤:「這樣會比較快樂嗎?」
包:「這樣可以學會獨立思考,現在的孩子幾乎不太思考了,因為學校並不鼓勵孩子思考,也不教孩子思考。」
嬤:「可你們在學校學的那些東西沒有教會你們思考嗎?」
包、饅頭、草異口同聲道:「沒有!」
草:「基本上我們學的邏輯並沒有被鼓勵應用在思考價值體系上,我們也不被鼓勵去做抽象思考。」
饅頭:「哲學在某些時期甚至是不被鼓勵的,因為學了哲學以後會去顛覆既有存在的規條,挑戰了某些威權。」
包:「基本上,台灣的教育並沒有所謂的思想教育。」
實在太機車了,三個在台灣受過高等教育的會眾竟然都不認為自己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從事教育的嬤感到挫敗和不可思議。
嬤:「可學會獨立思考之後,會比較快樂嗎?如果你跟旁邊的人因此而相差太多。」
饅頭:「那你覺得你快樂嗎?」
草:「基本上如果你一定要把自己變得跟旁邊人一樣才能快樂,那你應該是去找一群跟你一樣的人,而不是設法把自己變得跟週遭的人一樣。」
嬤:「那要是找不到一樣的人呢?」
草:「我是說假如。但是基本上,快樂是一種心態不是一種狀態,快樂是由內而外的,而不是因為外在情境改變而造成的。」
嬤:「沒錯呀!我的意思就是說,學了兒童哲學會改變你的內在而使你更快樂嗎?」
包:「基本上,學了哲學,你在人生中會碰到的不快樂因素仍然存在,並不一定因此而改變。」
草:「這樣說吧!你會期望學了物理或是化學之後比較快樂嗎?如果沒有,為什麼你期望學了哲學以後一定要變快樂呢?」
結論:
一、 哲學涵蓋了方法學和某些先賢建構的價值體系。
二、 兒童哲學就是將哲學中可以讓兒童玩的部分萃取出來,透過情境刺激來教導兒童思考的方法學,以提供兒童在日常生活經驗中建構自我價值觀的途徑。
三、 學哲學不會讓人變快樂,就像學物理和英文一樣,但是可以讓人的腦筋變清楚,不會人云亦云。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