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營養學是我挺有興趣的一個課題,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脾胃虛軟怎麼也不吸收,一方面是我兒食性古怪天生潔癖只吃素不吃肉,於是只好對營養下工夫看能不能勤能補拙一番。
 
人智學中針對兒童的蔬菜營養學有極為有趣和充滿哲學意味的說法,只針對蔬菜是因為在七歲之前他根本認為肉類在營養上並非必需,這對養了一隻小鹿班比兒子的草莓實在是莫大的安慰,既然不是必需,那草莓就樂得不再逼迫兒子去吃豬牛雞鴨魚肉,免得一天到晚為了吃飯搞得母子反目。
 
但是蔬菜該怎麼吃也是一門大學問,根據「我來了」一書中,也並不是每一樣蔬菜都適合兒童食用,而且針對孩童不同的體質也必須做不同的調整,以下針對「我來了」一書中蔬菜的食用做一整理,草莓不禁好奇,不知道中醫裡面對於這些東西是怎麼說的。
 
人與植物
 
史代納說植物是「顛倒的人」。植物根部可說是植物的腦,它用根部「感覺」土壤中的營養;植物的中間部分即葉子相當於呼吸系統,因為植物透過葉子來呼吸;而形成種子的花與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有關。
 
蔬菜的屬性
 
蔬菜可依其生長方式分為土地上和土地下的,前者具有類似水果的特性,如各種瓜類,以及各種葉菜類,而後者則如蘿蔔等根莖菜類。
 
蔬菜可以幫助兒童與土地產生真正的接觸,但不像肉、蛋或是蕈類那樣的強。
 
吃頭補頭 吃腳補腳
 
(草莓註:這段是最有趣的部分!)
 
如果孩子的頭部比例超過體型太多,就不適合食用根莖類。
草莓的理解、因為根莖是植物的頭,既然孩子頭已經太大了,那當然就別補頭了。
 
嬰兒的囱門通常很大,有時直到十八個月大時才會完全閉合,這些兒童具體成形的速度比較慢,若要平衡這一點,可以比較早讓他們食用根莖菜類。
草莓的理解、因為頭發展的慢,那就多吃「頭」吧!
 
與這種情況相反的是那些活動力強而頭部小的孩子,他們擁有快速閉合的囱門,在坐走爬等技能上發展得比較快,但是體重常常增加的比較慢,而且真的「任何事物都想碰」,吃一大堆水果蔬菜會對他們有幫助,但根莖類必需稍晚才提供,而且要有節制。
草莓的理解、這段本來有點看不懂,既然頭部小那就應該要補頭啊,怎麼反而不建議吃根莖類呢?後來仔細來回研讀大概十次左右,才發現可能的key在於「活動力強」和「體重增加比較慢」這兩件事情上面,因為這些孩子的活動力強,所以吃不胖,因此需要加強腸胃功能;又因為常活動,所以要加強呼吸系統的功能。
 
是這樣嗎?
 
不能吃的蔬菜
 
馬鈴薯、番茄、辣椒、茄子,都是屬於有害的龍葵屬植物,主要是因為他們在種子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不正常的採取製造生物鹼的方式,使得龍葵屬植物擁有超過平均值的氮含量。對小孩子而言,他的自我還在具體成形,並不適合食用這類植物。
 
另外史代納認為,豆類具有明顯的動物特質,因為它們的高蛋白質含量。對成人而言,蛋白質含量高的豆類是深具價值的滋養物質,但是這樣的動物性對兒童的影響必需畫上問號。
 
草莓的理解、簡言之,就是這幾種蔬菜其實跟肉類沒啥兩樣的意思啦!
 
蕈類
 
蕈類不是蔬菜,而是菌類,我們可以感覺到它們的土氣與不規律的成長習慣,這對兒童來講都太過於強烈。
 
心得
 
上網去看論壇裡的媽媽對這篇食物論述的反應,大部分的媽媽都覺得很難實行,尤其是有些居住在日本的媽媽們,對於不能吃菇和根莖這件事情很抓狂,因為日本葉菜類少,要是這兩種都不能吃,那簡直沒有蔬菜可以吃了。
 
對於這些林林總總的規定,草莓看了之後反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原因是,那些號稱有毒的龍葵屬,韋韋從來都不肯吃;本來草莓以為小孩都會喜歡吃的香菇,韋韋也不肯吃;至於豆類呢?一般孩子喜歡的豆漿,韋韋也不喝。這下好,反正他不吃的東西好像本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那就更有不吃的好理由了。更何況,我兒竟然如此天賦異秉,那些史代納認為「有毒」的東西他都不吃,我還真可以給我兒冠上一個「靈性孩童」的美名,豈不妙哉!
 
但是,另一個疑問,這些不能吃的東西,究竟是史代納的研究成果,還是根據某位超偏食小孩的食性所做的合理化解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rryonthefir 的頭像
    berryonthefir

    寄生草莓的幸福小舖

    berryonthef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