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愛的韋韋:

當你的媽媽已經一年多了,我要感謝你讓我成為一個母親,當然這一點也要感謝你的爹地,沒有他,我們誰也辦不到。

在懷你的時候,常常有人問我,要當媽媽是不是很興奮,有沒有想像寶寶長得什麼樣子,有沒有常常聽音樂做胎教,有沒有常常看漂亮寶寶的照片好讓寶寶以後可以長得一樣漂亮?我的回答都是沒有。

想一想的確滿奇怪的,我從來不會去想像你會長什麼樣子,也不會給你做什麼胎教,更沒有去看其他漂亮寶寶的照片好讓你潛移默化的跟他們長得一樣。媽媽的確很期待你的到來,為什麼我都不想去想像一下你的樣子呢?

我發現,自己不想去期待太多的原因是怕自己會失望,要是在你出生之前,對你有太多的想像,萬一你跟我的想像差太遠,那我可能會失望,我如果失望可能就不會那麼愛你。與其這樣,那我寧可不要想像,就等你生出來,你是什麼樣子,媽媽就接受你的樣子。於是就這樣,你出生了,看到你生出來的模樣,媽媽就愛上了那時候的你的模樣。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對我們愛的人有期待,對於我們越在乎的人,期待就越多。對於我們在乎的人,我們希望他也能回報以同樣的在乎,因為希望他過得好,我們可能會期望他有更強的能力,享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脾氣,有更好的修養,讀更多的書,有更多的學識,賺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子,有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伴侶。因為我們在乎,所以我們對他們有更多的期待,一方面期待他們過得好,一方面期待他們對我們更好。經常我們會畫好一個完美的框框,然後把我們所愛的人塞進那個框框裡,把他不符合那個框框的地方修修剪剪,希望他們能夠剛剛好符合那個框框的樣子。因此,往往我們對於所愛的人要求比較多。

記得小時候跟同學聊天,最常聊的就是「我媽好煩」,不知道為什麼,每一個同學好像都覺得自己的媽媽很煩人,不是愛嘮叨,就是愛罵人,要不就是要求非常多,不然就是動不動就生氣。不管媽媽們的毛病是怎樣,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就是,我們都覺得別人的媽媽比較好。奇怪的是,儘管我們覺得別人的媽媽比較好,可是那個被大家評為好媽媽的那個媽媽的女兒,似乎並不這麼覺得,她依然覺得自己的媽媽好煩人。為什麼呢?

後來才知道,別人的媽媽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為她是「別人的」媽媽,「別人的」媽媽並不在乎你的功課好不好,上次考試考幾分,有沒有被老師罵,在班上受不受同學們歡迎,所以「別人的媽媽」不會嘮叨你,因為她其實不怎麼在乎你。可是,她會嘮叨她的女兒,因為她在乎她。好像大家都是這樣,對自己越在乎的人,就有越多要求。

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嗎?照理說「愛」應該讓我們與所愛的人更親近,怎麼會因為愛,反而把我們所愛的人推得更遠?

這實在是一個難解的謎題,好像大部分的人都是這麼愛人的,所以這樣的愛的方式,雖然讓被愛的人感到討厭,可是也不得不承認那是一種愛。

多奇怪啊!

這彷彿是有一天你突然愛上了一朵玫瑰,你好愛那朵玫瑰的花,可是你好討厭她的刺,於是你想盡辦法把她的刺拔掉了,讓她成為一朵「完美」的花兒,有美麗,卻沒有討人厭的刺。被拔掉了刺的玫瑰,或許真的「完美」了,可是她卻不再是一朵玫瑰了,因為玫瑰本來就應該要有刺,因此當她完美之後,她卻不再是她自己。

好像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這樣愛人的,用一種拔掉所有的不完美的方式去愛人,企圖讓我們所愛的人臻於完美。或許我們改變所愛的人的動機是良善的,是希望他能夠更好,因此或許他真的是更好了,可是卻沒有因此而更快樂。於是當我們看到我們所愛的人變得更好的時候,我們滿意了,開心了,滿足了,可是我們所愛的人卻沒有因此而快樂。

所以,問題來了,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究竟是期望他們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還是希望帶給他更多的快樂?

愛人是一種藝術,不是生來就會的,當我們還是孩童的時候,我們只懂得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所以我們也用自己的眼光看別人;等到長得更大一點,懂得更多一點,我們漸漸懂得用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等到我們更成熟的時候,我們會更懂得如何去為別人設身處地,那時候,或許我們才真正懂得如何去愛一個人。

愛一個人,就如同愛上一朵玫瑰,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玫瑰,也要同時愛上她的刺。讓你所愛的人保留她的刺,這是讓你所愛的人最快樂的方式。

親愛的韋,希望媽媽能夠擁有足夠的智慧去愛你,愛你的所有,愛你的可愛,也愛你的不完美。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不再那麼可愛,不再那麼愛你,請你記得提醒我,媽媽,請你不要急著拔掉我的刺。

2006/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rryonthefir 的頭像
    berryonthefir

    寄生草莓的幸福小舖

    berryonthef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