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帶韋韋到一家還滿有名的兒童畫坊去玩黏土,韋韋不賞臉,不喜歡那個主題,一直吵著說自己已經做完了,要走。無力,只好跟老師說,韋韋可能因為沒有睡午覺,所以心情不好,先離開好了。
 
玩黏土的主題是做長頸鹿,其實兩歲多的孩子對於物體的具體形狀並沒有概念,他們對物體只有比較抽象的意像,好比說,他會挖一塊黏土說那是一隻長頸鹿,挖另一塊黏土說那是兔子,要他們去模擬實際物體形象去做一個具像的成形,實在有點違背他這個年齡的本性。當然或者可以透過訓練來讓他學會如何讓物體成形,可是我覺得,我並不急著要兒子做出什麼偉大的藝術作品,我只希望找一個懂得他這個年齡所需要的老師,來帶領他做屬於他這個年齡的勞作遊戲。
 
今天帶韋去畫畫教室,說真的,我的心情很輕鬆。比起這一陣子一直絞盡腦汁想著要給他什麼活動,把他「丟」給別人實在省事很多;可問題是,我這個兒子好像沒這麼好搞,他就是不要人家告訴他該怎麼玩黏土,他就是要用自己的方法玩。其實我和他在家裡的時候,如果我想要引導他玩不同的畫畫或是黏土遊戲,最好的方式是透過戲劇性的想像方式,編一個故事、一個小小的劇情,然後他就會跟著玩;但是如果我告訴他,這個要這樣做,那個要那樣做,他一定會抓狂然後說我不要這樣。
 
 
用故事畫水彩
 
我和兒子玩水彩的方式,我拿起黃色,用筆在紙上畫一條彎彎曲曲的線。
 
我說:「今天黃色到公園裡去玩,他走啊走啊!」(兒子跟著拿起畫筆,在紙上畫著類似的線條,說:「我也要。」)
 
「然後他看到一隻小鳥。」用筆畫一個小小的圓圈,於是兒子跟著畫。
 
「他跟小鳥說你好。」在圓圈和線條中間畫上很多線條。
 
「小鳥開始唱歌。」用筆在紙上點點點。
 
「黃色很高興,也跟著唱歌。」畫更多的彎曲線條。
 
「綠色也來了,他跟大家說早安。」綠色的線條出現了。
 
「綠色說你們唱歌那我跳舞好了。」在紙上畫出一團一團的綠色。
 
故事繼續延伸,色彩繼續跳舞。
 
兒子開始有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隻蛇。」兒子在紙上畫出環繞著畫紙的線條:「他很大很大。」
 
「這是小雞。」兒子畫上小點點:「他在吃蟲蟲。」
 
故事繼續延續,色彩繼續跳舞。
 
 
其實我想要的只是類似這樣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可以玩兒,可以發揮,可以嘗試,可以犯錯,可以喜歡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rryonthefir 的頭像
    berryonthefir

    寄生草莓的幸福小舖

    berryonthef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